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服装

当下时尚界,是否还有「批评」可言?

发布时间:2021-10-09 09:22:47

  作为疫情过后首 次恢复实体秀的时装周,2022春夏时装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从纽约到米兰,从伦敦到巴黎,时尚界充斥着一片歌舞升平的繁荣盛象。
  虽然社交媒体赋予了人们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但是批评时尚在这个年代却越发少见。随之而来的是,充满资本气息的系列被奉上神坛,商业致胜成为审美的唯 一衡量标准。
  在众说纷纭的秀评与观念之中,批评是难能可贵的。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尺度,很容易变得人云亦云、听风是雨。
  通过对John Galliano与Alexander McQueen的设计作品去进行深入挖掘与批评,你或许会真正了解如何更为系统、客观地去看待一场时装秀表演。
  01
  John Galliano
  用戏剧表演取代时尚

  John Galliano任职Dior设计师时期的作品几乎无人不知,他用华丽、浮夸的设计将不同的文化符号融入服装设计语言之中,再现了爱德华时代的奢靡之风。
  例如,Dior 1997春夏高级定制系列将中国元素中旗袍的廓形结合了西方的审美观,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神秘吸引力的东方佳人形象。
  除此之外,1997秋冬高定引用了缅甸长颈族和印第安人的配饰;2003春夏高定引用了日本传统的歌舞伎、浮世绘和艺伎元素;2004春夏高定以电影《埃及艳后》为灵感大量引用埃及文化元素,等等。
  毫无疑问,Galliano在此期间的系列作品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地域和时代的特点,他的融合风格令非欧洲文化成为了神秘的奇观。观看者模糊了时空距离,仅通过他的一场时装秀表演便蜻蜓点水般地参悟到了不同文化地理的幻影。
  在以往过多的时装秀评论中,抛开John Galliano曾经对犹太种族发表不当言论的私生活部分,读者读到John Galliano的设计能力时所看到的几乎是「一边倒」式的夸赞。很多人热爱Galliano便是因为他非凡的筑梦能力以及天马行空的创作能力。
  然而,上述Galliano设计语言中的的「历史戏仿」与「文化拼贴」却是充满争议、并值得进一步考究的。
  在《前沿时尚》一书中,作者Caroline Evans将Galliano充满戏剧的秀场与19世纪百货公司和世界博览会对比。她认为,Galliano与百货公司的商人一样,把交易的真实性和商业性隐藏在诱人的梦幻世界中。
  资本主义炫耀性消费的过度展示萦绕着Galliano的作品,Galliano那些奢靡、华丽、充满戏剧性的时装秀,实际上是为了掩盖其背后的商业现实;消费者被Galliano用秀场构建的梦幻世界所迷倒,唯有通过购买单品来复原心中的遐想,于是便做出了消费行为。
  Evans进一步认为,Galliano的时装秀通过猎奇和创新进行商业诱惑,他用戏剧取代时尚,使表演更胜服装。
  某种程度上来说,Galliano戏剧化的秀场有几分「哗众取宠」之嫌。虽投机取巧,却行之有效,他成功将当时的Dior年轻化、并赢得更多投资与利 润。
  在Dior的高级定制系列,Galliano坚持了时装屋的精致做工和豪华面料的传统,强调串珠、刺绣和羽毛等制作工艺。
  他的设计造诣虽技高一筹,但是观者在审视一场秀时,要拥有剥开迷雾的能力。设计师所精心构建的景观固然令人向往,但是却不要忘记其背后的终 极指向,即是否能够赢得商业成功。
  02
  Alexander McQueen
  时尚亡命之徒

  在以往常常读到的时装评论里,人们常说McQueen的作品中充斥着暴力美学以及狂野、浪漫与支离破碎的羸弱感。他被誉为离经叛道的鬼才设计师。另外,Alexander McQueen充满创意的时装表演,更被多位时装评论家誉为是当今最 具吸引力的时装表演。
  然而实际上,《前沿时尚》一书的作者Evans写道:这些极具创新性的时装秀表演背后的商业现实是,由于英国时装业缺乏基础设施,设计师别无选择,只能破釜沉舟用表演吸引眼球。
  Evans引用了Fabio Piras的一段话,将McQueen喻为「时尚亡命之徒」。
  Piras这样形容刚毕业的年轻设计师们的艰难处境:「你没有钱,就会在衰落中形成一种共识。人们说‘去他妈的,我们要去表演。’当然,我们这一代中最先这样做的就是Alexander McQueen。」
  纵观McQueen早期的1994春夏系列作品,模特浑身伤痕累累,布满轮胎的痕迹,涂抹着假的污垢和血迹;而当他找到赞助后,他的秀显得不那么暴力,而是如同Galliano一般,将其景观化、表演化,使之更具有商业吸引力。
  Evans进一步指出:「独立设计师时装秀的震撼力取决于其工作所处的环境。如果他们处于事业的初期,没有赞助商又急需媒体报道,他们的时装秀就可能更加极端。」
  不断寻求赞助商的年轻设计师们知道,震撼而奇观化的表演能够吸引媒体、赞助商和购买者。对于他们而言,时装秀的奇观远非艺术,而是广告和诱惑品。
  毫无疑问,McQueen的设计令人痴迷与怀念,但这并不能阻止观者从其他维度去诠释他的作品。他的作品中为了商业性而作出的妥协与让步确实存在,但并不影响我们对其的热爱。
  可以说,无论Galliano还是McQueen,他们的均将时装表演作为一种吸引投资的招牌,他们构建着或是奢靡、或是狂野的风格世界,以之为金字招牌,让观者深深迷恋,并以此吸引注资。
  在《前沿时尚》一书的推荐序部分,时装评论人唐霜写道:「时尚研究的框架实质上不拘于男性凝视、白人凝视或者主流凝视,它本质上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凝视。时尚是现代资本主义的衍生品。」
  因此,时装的商业性不可避免,因此它并不是一个难以言说的话题,然而当今人们却纷纷对其闭口不谈,生怕触动禁词。当一切被资本裹挟,时尚评论人士成为资本的共谋,字里行间透露着被收编的恭维。
  Yvette Lee在文章《白月光和米饭:时尚码字工的世界》中写道:「批评是必要的,但在当下批评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提出问题的人无法跟问题本身抗衡,徒然对抗后慢慢被客户和友谊收编。」
  批评时尚的要点之一是敢于有的放矢、打破权威,并尽量做到全面与客观。在以往的众多时尚评论里,撰稿者习惯了单一维度的输出,即只有平铺直叙的解析以及赞 美,并不会「惹是生非」地提出质疑与指责。
  像上述Galliano与McQueen这样令许多业内设计师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大佬」级别人物,更是鲜有人愿意去继续剖析他们作品中的缺口,而《前沿时尚》一书的作者Caroline Evans却做到了。
  《前沿时尚》已经被奉为时尚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它被国内外的一线艺术院校列为必读书籍。
  在本书中,Caroline Evans通过唯物主义的分析,解释了90年代的先锋时尚设计,如Maison Martin Margiela、Helmut Lang、Hussein Chalayan、Viktor&Rolf、Olivier Theyskens、Thierry Mugler等人的作品。
  现在购买本书,还会得到限量赠品——取自Martin Margiela经典设计元素的便签本。
  Evans对现代性时尚所进行客观的评价与研究,有助于读者从更为客观的角度去解读不同设计师的作品。在当下的时尚界,批评才是真正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