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旅消费大数据报告》出炉文化产业突破一万亿
“2019首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高端论坛”昨日在京举办。论坛上发布了《北京文旅消费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北京市旅游总收入达5921.2亿元,同比增长8.3%;从文旅产品消费年龄结构分析,“80后”“90后”群体占51.4%,“95后”及“00后”占15.8%,后者正式晋级为2019年主流消费群体。
《报告》指出,北京市核心旅游区(点)大多集中在北京文旅产业的众多优质IP上(例如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相对应的文化产业规模首次突破一万亿,以798艺术园区、国家大剧院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创IP已形成巨大市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核心景区收入稳中有升门票降至10年最低
根据北京市文旅局统计信息,北京市核心旅游区(点)的年度游客客均收入贡献(ARPU,即每位游客贡献的收入)自2014年开始一直处于稳步增长中,2018年客均收入为27.88元/人,达到近十年来最高水平。从《报告》中记者发现,客均收入贡献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旅游区(点)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文旅商品创新所带来的销售转化率的提升。
与此同时,2018年北京市旅游区(点)的门票收入为503234.8万元,同比增长1.6%,门票收入占比58%,为近十年来最低水平,究其原因,主要缘于重点景区门票价格的统一下调所致。
文化产业突破一万亿故宫、798艺术区成现代文创大IP
北京市文化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达到10703亿元。其中与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休闲娱乐产业的规模达99.8亿。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发的2018年度统计标准(2017年及之前年度沿用2011年统计标准),北京市2018年度规模以上文化产业的总收入同比增长11.3%,其中,文化核心领域总收入9292亿元,同比增长14.1%。
公开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度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总收入为16196.3亿元(2011年统计标准),同比增长10.8%,其中与休闲旅游消费直接相关的文化休闲娱乐产业总收入为1051.6亿元,同比增长1%,在文化产业总收入中占比6.5%。至此,除涌现出以故宫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再创新IP外,北京文旅市场还孕育出类似“798”艺术区等现代文创IP,并深受海内外游客的喜爱与关注。
消费升级:男女均衡发展 40岁以上成主流消费人群
在同程旅游2018年消费大数据随机选取的100万游客样本中分析,消费用户性别结构上,男性占比略高于女性,属均衡发展布局;以小剧场、剧院为核心的文化产品消费人群性别,40岁以上占比41%,19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比1%。
在消费用户属地方面,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河北、四川、湖北、河南等地区。北京本地居民(以手机归属地为准,不考虑户籍问题)的需求占比较高,未来仍有较大挖掘空间。
5G时代 “网红景点”带动文旅新业态
随着5G的商用,移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文旅产品的内涵和外延也将随之改变。从故宫到博物馆,北京市出现了诸多“网红景点”。《报告》中揭示,北京文旅产业消费用户中有15.8%是“00后”和“95后”,即新生代消费群体,这为北京文旅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新生代消费群体追捧“网红景点”、“网红XX”则展示基于新传播渠道的需求创造模式。一段点击率超高的短视频就可以让一个山洞、一座桥成为“网红景点”(创造出原本没有的文旅产品),西安摔碗酒的意外走红即为其中一例。因此,新生代消费群体为与之相关的新媒体创新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除发布《北京文旅消费大数据报告》外,在论坛上,北京市文联主席、国家大剧院首任院长陈平,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魏小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永恒等专家分别发表主题演讲,就北京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主要特征、优势及经验、前沿趋势、改革创新等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和深入探讨。